“生鲜灯”禁用新规生效记者探访省会多个商超、市场发现:商家纷纷“换灯” 但换啥挺迷茫

  12月1日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修订的《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》正式实施,其中,禁用“生鲜灯”成为突出亮点。

  存在了数十年的“生鲜灯”被消费者诟病已久,特别是鲜肉、熟食制品摊位上,“生鲜灯”常被称为“美颜滤镜”,误导消费者的感官判断。当下,新规已经生效,生鲜市场撤灯情况如何?河北青年报记者走访了石家庄的多家农贸市场、超市、街边门店一探究竟。

  近日,记者连续走访了多家大型超市、连锁门店、便民市场,对比新规生效前的走访情况。

  记者了解到,几家大型超市在新规生效之前,肉类区、果蔬区、海鲜区就均为普通白色灯光,而连锁门店之前虽有存在使用红色射灯的情况,但也在近期进行了更换。一些中大型农贸市场在执行新规前后变化明显。

  石家庄市民赵女士和记者说,她平时大多数都是到超市买肉。“觉得这里的进货渠道有保障,而且菜市场卖肉的摊位都用红灯打光,看着肉的颜色就觉得不靠谱。”赵女士表示,她早已知晓12月1日起禁用“生鲜灯”的新规,“这下在哪买吃都放心多了”。

  在青园便民市场,记者11月22日走访时,这里所有卖肉类的商铺都在使用“生鲜灯”,而12月3日再次走访,商家将灯具都进行了更换。“我们接到市场通知后立刻就把灯换掉了。”一位卖冷鲜肉、分割鸡的店主说。

  记者之前走访时,对该家商铺摆放的血豆腐印象很深:在红光的照射下,血豆腐泛着深红的色泽,有些吓人。而今店内换成了发白光的灯具,血豆腐也恢复了原本的颜色。

  12月4日,记者来到怀特综合市场,整个市场没有“生鲜灯”的踪影,之前保鲜柜里的彩色灯带也关掉了。一家熟食店店员和记者说,他们一周前就把灯换了,有市场负责人过来检查。

  11月25日、12月1日,记者两次走访位于北宋路上一小区边的小型生活超市,看到肉类销售区域仍在使用“生鲜灯”。在灯光的照射下,保鲜柜里的猪肉、鸡肉变得更显鲜嫩。记者问店员是否收到有关“不让使用‘生鲜灯’”的通知,对方表示不清楚。

  家住附近的市民王女士来这买肉,她和记者说,以前吃过“生鲜灯”的亏。“在摊上时,看着肉的颜色鲜红,感觉挺新鲜的,回到家后,总是觉得没有在现场挑选时那么好看,后来才知道,原来是灯搞的鬼。”王女士说,打那以后,她每次买肉,都要把肉拿到“生鲜灯”照不到的地方,确认好后才买。

  在位于北宋路与谈固西街交口附近的一个小菜市场,一家卖肉的店铺还在使用“生鲜灯”,店员和记者说,老板已经买了灯,但还没收到货,“买的灯也不知道符不符合标准要求,先买了两个试试。”。

  12月3日,记者在建强路上沿街走访,发现几家熟食店在保鲜柜里分别使用的是发黄色灯光、红色灯光的灯具,熟食在灯光的照射下加重了色泽。

  记者调查发现,新规生效后,线上购物平台紧跟市场需求,“升级”了“生鲜灯”,绝大多数商品都在首图明显位置标注了“符合新国标”“符合市场监管新规”“新国标照肉自然白光”等文字。

  一位电商灯具店主表示,以前的“生鲜灯”有很多种,比如红光搭配黄光照熟食,红光搭配白光照猪肉,绿光搭配白光照蔬菜等,有的灯光颜色还分为微红、加红、特红,可以定制。

  “目前店内大部分的产品都是符合相关规定的白光灯,根据色温分为冷白、暖白和自然白光,可以还原食物的本色。”该店主说。

  记者还发现,有些“生鲜灯”的功能变得有些“隐蔽”,由原先的单色灯具变成可在多种颜色间快速切换的“神器”。这种灯具记者从一位卖肉店主那也得到了证实。“‘生鲜灯’里也有‘高科技’,能够准确的通过开关转换红光、暖光、白光,但要100多块钱一个。”

  在持续近半个月的走访过程中,记者被商家追问最多的一句话是“究竟换什么灯才符合标准呢?”

  记者发现,一些商家使用的暖光节能灯,因为黄光的颜色较深,相比白光的灯具,还是改变了生鲜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,虽然市场管理人员没有提出异议,但是商家还是心里不踏实,怕违规挨罚。更有商家说,自己前后换了5次灯后,市场管理人员才说“合格”。

  禁用“生鲜灯”,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将促使商家重视产品本身的品质,大多商家也表示会积极做出响应国家号召。

  日前,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决定在全省开展为期2个月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专项整治,重点治理“生鲜灯”。那么,更换什么规格的灯具才合规?有关人员表示,在《建筑照明设计标准》国家标准中,对商店、超市、农贸市场等各类经营场所的建筑照明均制定了相关标准值,可当作食用农产品经营场所更换合规灯具的参考是依据。对此,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还需要加大宣传引导,指导经营者选择合规的灯具。